成都市二医院:老人历经7次生死救护 家人盛赞

2024-09-25 18:43  来源: 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9月25日讯 近日,家住成都市的李婆婆因为病危在成都市二医院住院34天,历经7次生死神速抢救,如今高高兴兴地送来了锦旗,还有她儿子的上千言手写的感谢信,信中他用最真挚的语言,记录了母亲与病魔抗争,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和精湛医术的崇高敬意。

据悉,半年前,66岁的李婆婆因左肱骨骨折术后遭遇病情骤变,从细菌性肺炎到呼吸衰竭,再到意识昏迷,每一步都似乎踏入了死亡的边缘。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多次上演。

刚刚开春时,李婆婆不慎遭遇左肱骨骨折,在其他医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这本应是康复的开始,不料术后拔管后,突如其来的呼吸困难将她推向了生命的危急关头,也成了李婆婆生命中的转折点。突发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李婆婆被紧急转运至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顽固性低氧血症迅速将她推向了生命的深渊。

因病情危急,直接进入ICU治疗。此时,李婆婆的意识陷入深度昏迷,入院时氧分压低至27mmHg,而正常成人动脉血氧分压95-100mmHg,生命之火岌岌可危。这突如其来的重症,不仅考验着她的身体,也让整个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生死拉锯战,医生与病魔的坚韧较量在李婆婆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上演。

第一大难题是顽固性低氧血症,已经摆在了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面前。入院时,外院带来的气管导管因口径较小,无法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值班医师果断更换导管并实施了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灌洗是为了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改善肺脏气体交换功能。”参与抢救的马超主治医师回忆说,“然而,即便在肺泡灌洗,俯卧位通气与持续纯氧呼吸辅助通气治疗下,李婆婆的动脉氧分压仍只有50mmHg,氧合指数只有50mmHg,远远低于正常成人氧合指数300mmHg的标准。”

更为棘手的是,患者长期低氧状态,会继续加重恶化病情,血压不稳定,循环衰竭,生命之火仿佛随时可能熄灭。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张鸣副主任医师指出:“经过紧急全院多学科联合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持续纯氧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俯卧位通气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患者肺功能衰竭仍无法改善,动脉氧分压无法纠正,会继续加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循环衰竭,那么李婆婆随时面临心搏骤停。”

同时,该院崔巍主任医师补充:“所以我们考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启用ECMO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即人工膜肺),作为一种顶尖的心肺支持技术,能在患者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替代其部分功能,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据悉,这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决策,因为李婆婆低氧时间较长,大脑缺氧大于4—6分钟就有不可逆的损害,而且她的循环衰竭持续加重,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持续增加,随时有生命危险。即便启动ECMO,也不一定能成功挽救她的生命,也无法预测脑功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即便成功挽救了生命,李婆婆也存在脑功能无法恢复,成为植物人的风险。

然而,在深入沟通、理解并权衡利弊后,李婆婆的家人做出了艰难但坚定的决定,同意接受ECMO治疗,为她争取这一线生机。

接下来的34天,成为李婆婆与死神抗争的漫长旅程。ICU内,每一次心跳的微弱波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李婆婆共经历了7次紧急抢救,19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每一次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与突破。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家人经历了从担忧到绝望、再到被母亲坚韧生命力和医护人员不懈努力所深深感动。

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李婆婆的病情迎来转机,生命之树再次绽放绿叶。经过9天的ECMO治疗,李婆婆的肺部情况逐渐好转,有ECMO支持后的各项指标趋于好转,直至最终撤机。

如今,李婆婆已出院,意识恢复清晰,身体状况良好。

此次抢救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多学科联合治疗的强大实力,同时彰显了生命本身的顽强与坚韧。未来,将继续秉承“仁爱济民勤慎服务”的百年院训,不断探索和创新医疗技术,为更多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图/文 李东海)

编辑:王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