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5项国省“试点” 引领深化医卫改革之路
红星新闻网10月25日讯 近年来,成都市在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持续发力,先后承担了“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等国家级、省级试点达15项。因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先后3次获国务院办公,2次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不断科学地推动“健康成都”工作,连续保持“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深化医改,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成都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都市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支持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发展目标工作方案》,着力构建市级公立医院“一超两强多一流”的“1+2+N”新格局。持续提高从业人员的优质诊疗服务技能,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23个,14个中医重点专科获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家中医医疗机构成功入选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联盟。持续优化就医流程,推出医疗服务提升“七大行动”试点30余项便民惠民措施,成都全市6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累计为65.4万人次减免门诊诊查费约715.8万元,89家开设“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加快“智慧医疗”场景建设,就医场景“一卡通”、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信用就医及“数智家医”服务场景分别在52、51、18、21家试点单位上线。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防控机制。完善“病例—病原—症候群—医疗负荷”多维度监测网络,建立疾病动态监测研判共享机制,提升医疗资源结构性紧张“早感知”能力。强化检验检测,市疾控中心建成基因测序、多病原检测、蛋白组学检测等技术平台和分子溯源生物样本储存体系,14家区(市)县疾控中心具备多病原检测能力。促进医防协同融合,推动全市316家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公卫专员,全国首批开展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565家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信息报告自动交换。
全面推进中医药产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成都市是四川省唯一个获批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连续两年在“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和强省建设”方面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督查激励通报。健全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拥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6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100%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中医馆,所有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落户成都,37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名单”。不断创新推广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世警会、大运会、世园会等国际化大型体育赛事和节庆展会;积极推进以都江堰、彭州、崇州等一批县级区域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中医药表达”示范点位;金牛区“天回医简”考古成果首次在文物出土地揭幕展出,引发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
健全分级诊疗,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广泛开展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成都市根据医保统筹区域、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将市区划分为7个网格,网格内组建8个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牵头的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在成都高新区、成华区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开设了32个基层专家门诊,拓展新业务和新技术57项,建成心电、影像等7大区域远程中心。推动信息化赋能分级诊疗,在14家医疗机构试点上线成都市双向转诊信息化功能平台。截至2023年,成都市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人才下沉达9.3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挂学习培训6.1万人次;上转患者12.7万人次,下转患者215.8万人次。
积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青白江区、新都区等5个区(市)县均于2019年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相较试点前(2018年),2023年度试点区(市)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医疗收入增长99.27%,牵头医院下派人员人次增长159.65%;新津区医共体建设入选2023年四川省深化医改“十大典型案例”。
持续加快县乡健康事业一体化发展。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1677家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在17个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区(市)县建立了36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逐步形成一批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机构联盟。
推动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微网实格”。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家庭医生网格服务体系“1+1+N”模式快速融合,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81个,签约服务934.66万人,签约服务率44.10%。
完善生育支持,建设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聚焦“一老一小”突出问题。成都先后出台了《成都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保障性文件,大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老有医靠”。
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基本形成包含医养融合、银龄健康工程、安宁疗护于一体的全方位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成都全市有98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达67.59%,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达94.7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为62.87%。持续扩大医养融合服务供给,成都全市认定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共计120家,11个社区“医养结合站点”。
推动银龄健康工程,持续开展为失能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健康敲门行动”,已为4.1万余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不低于3次的健康服务及指导;成都市安宁疗护定点机构共62家,共设置安宁疗护总床位数912张,开展安宁疗护服务3000余例。
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和社区闲置空间,推进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与改造,重点依托社区综合体和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建设“蓉易托”社区托育中心,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拥有便捷、安全、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首创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制度,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病种由4种扩展至52种,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率达98%;推进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控国家级试点,上半年累计筛查35.3万余人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补助”,累计接种肺炎疫苗达219万余剂。
未来,成都市将继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制定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大战略性方针政策,持续深化成都全域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举措,为全面助力“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新时代的成都力量。
编辑:王宋玲